当前安全管理最大的误区:就是把顺序弄反了!
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既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更要有逻辑和顺序。目前,虽然我们在安全管理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资源,但总体来看,大部分组织的安全管理体系尚未成熟、安全制度流程依旧混乱、安全监督管理人才队伍成长受限、安全第一的价值文化尚未形成、大众的安全认知普遍较低......最可怕的是,大小事故仍然层出不穷。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在各个领域,安全管理都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尽管我们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但是在安全管理理念创新、工具研发、底层逻辑梳理、顶层体系搭建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大部分组织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误区,将安全管理的关键顺序搞反了。这种管理顺序的颠倒,不仅会浪费巨大的安全资源,也会阻碍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更会给个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潜在的事故风险。以下五个方面比较常见,请各企业要特别注意:
一、安全不只是“从上到下”提出要求,更应是“从下至上”获得支持
大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陋习,就是高层管理者凭借权威自上而下地发布一系列繁杂的安全规章制度和要求,抛开这些制度的科学性、严谨性、可操作性不说,让基层员工被动地接受和执行所有制度和要求,往往会陷入大量的无效工作和内卷之中,使其缺乏真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加上,中高层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又简单粗暴的将其归结为基层执行力不强,表面看起来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基层的问题,实则大有水份。
真正有效的安全管理,应是从下至上获得支持。基层员工是直接参与生产和运营的主体,他们对实际工作中的安全风险和隐患有着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只有当高层在安全管理方面能够充分倾听基层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意见,并将他们的需求纳入到安全策略的制定中,帮助他们解决安全问题,才能够赢得基层真心实意的支持和参与。
这种自下而上得到的支持,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安全内生动力,推动安全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和完善。
二、安全不应过度强调事后追责问责,而是高效强化事前预防和资源投入
我们现在安全管理普遍陷入一种误区,习惯于层层用压责、追责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事后的追责问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警示作用,但却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安全管理的重心应当放在事前预防上,如何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完善的安全规划、充足的资源投入、有效的安全监管,提前识别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才是安全管理核心。
比如:企业在投入生产前,应该确保设计无缺陷、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则应当加大对安全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投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防护用品;在应急准备中,企业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而不是在事故发生后,仅仅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的问责和处罚。
只有将安全管理资源、安全管理精力、安全管理时间更多地倾注在事前预防环节,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安全不是简单的层层排查治理隐患,而是深入分析隐患来源彻底根治隐患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级管理人员忙于层层排查隐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临时性的解决。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只是治标不治本。
隐患的产生往往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工艺流程的不合理、设备老化、人员操作不当,也可能是管理体系的漏洞。如果不能深入分析隐患的来源,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整改,那么隐患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出现。
因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具备追根溯源的精神,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找出隐患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彻底根治,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安全正向激励比负面考核更重要
在安全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对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负面考核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员工的行为,但容易导致员工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比之下,安全正向激励能够让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激发他们内心对于安全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比如:国家、地方各个层面可以设立“安全勋章”、“安全榜样”、“安全先锋”等荣誉,用于表彰在安全应急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企业方面对于在安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晋升机会或者公开表彰......这些举措能够在社会和各个组织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示范效应,引导更多的员工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
五、提高全员安全认知比提升员工安全技能更重要
员工的安全技能提升固然重要,但如果员工对安全的认知不足,缺乏对安全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的警惕性,那么即使具备再高超的技能,也难以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有效地保障安全。
我们应通过科学的、频繁的、适用性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让各级员工深刻理解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能够使他们在工作中自觉地遵守安全规定,主动地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只有当员工的安全认知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安全技能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摒弃以上那些错误的顺序和观念,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
只有充分认识到“从下至上”获得支持、注重事前预防、深入分析隐患来源、发挥中高层领导作用、运用正向激励、提高安全认知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走出安全管理的误区,实现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